湖南大学张晓兵教授到长春应化所作学术报告
生物体生化信息的高效获取是人类探索各类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在报告中,张晓兵教授就传统荧光探针由于信号易扩散、响应特异性有限以及活体成像时背景干扰信号大,难以实现细胞和活体中靶标的精准成像等问题,介绍了团队近几年提出和发展的一系列小分子荧光原位成像分析新方法,以及基于荧光成像探针“构-效”关系调控实现的高选择性生物成像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富电子蒽衍生物开发的新型高亮度长余辉发光材料,首次实现了清醒、自由活动动物的长余辉成像。张晓兵教授重点介绍了这些荧光探针在肿瘤精准成像以及手术导航领域的应用,并对活体成像用小分子荧光探针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报告会后,张晓兵教授详细解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并与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张晓兵,湖南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1989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先后获得有机化工学士学位、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和分析化学博士学位。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及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爱思唯尔2017-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2010年至今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项目10余项,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150多篇,包括在PNAS,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现任Chemosensors副主编以及Spectrochim. Acta A、《中国科学-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供稿: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撰稿:姜春环)